拙诚学堂走近百年雅礼

4月11日,拙诚学堂刘智老师受邀走进长沙百年名校雅礼中学,给团委青志协的百余名同学们带来《雅礼联韵——漫谈对联艺术》讲座。

4月11日,拙诚学堂刘智老师受邀走进长沙百年名校雅礼中学,给团委青志协的百余名同学们带来《雅礼联韵——漫谈对联艺术》讲座。

对联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文学艺术,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2005年,对联艺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老师的讲座先从一个故事开始。1932年,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刘文典请陈寅恪先生拟了一道国文系入学考试题,就是对一个对子:“孙行者”。考生的答案千奇百怪,唯独后来成为著名语言学家的周祖谟的对句得了满分,他对的是:“胡适之”。

就这次命题,陈寅恪先生在《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中提出,“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分别虚实字及其应用,能否分别平仄声,可以测验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可以测验思想条理。”可以说,看一个人中文水平高不高,对个对子即可窥一二。

我们平时游历名胜古迹,对联随处可见;每逢春节,在门口张贴春联更是必不可少。尤其对于雅礼中学而言,每年高考前夕张挂在校门口的励志对联让人津津乐道,雅礼的对联传统,也成为了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谓“雅礼联韵”。刘老师通过对三年雅礼高考对联的赏析,向同学们简要说明了对联的特征。

一是对联皆竖写,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二是上下联应遵循“对仗”,即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声调相谐。三是上联以仄声收尾,下联以平声收尾。“这是对联最起码的规矩。”刘老师强调道。

在讲座过程中,刘老师与在场同学频频互动,“禹寸陶分追日月;潘江陆海写春秋。”“步月登云飞万里;扬华摛藻赋千秋。”一句句雅礼名联被同学们以豪迈的气势大声读出。

最后,刘老师提到了悬挂于岳麓书院讲堂的一副名联:“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勉励同学们通过反复揣摩联义,做一名肩有担当、胸怀天下的湖湘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薪火传承人。

课后,刘老师埋了一个伏笔,请大家自由拟写一副对联,将自己的名字嵌入其中,表达一种意境,下节课再做点评。大家饶有兴趣,感受到了非遗的价值在于应用与传承,其实文化就鲜活地存在与我们身边。

随着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高考中增加相关考核内容的举措已经落到实处。不仅语文中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考题分值增加,其他学科中相关传统内容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对于每个孩子来说,从小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有效应考的法宝,更是培育自身文化根基的一种方式。

拙诚学堂自创办以来,通过国学公益课的形式走进多家学校,旨在让经典传统文化真正走进校园,让更多孩子学习其精华、领悟其魅力,也希望他们能自觉担起传承的责任,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自信!